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
随着全国各大城市接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,我国已经逐步迈入垃圾分类“强制时代”。那么,垃圾分类新政策实施是否是一段时期的“集中”治理行为,是否突击严管之后就会发生彻底改变呢?答案是: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。
从流程看,垃圾处理包含分类、投放、运输、处理、再生(包括回收、焚烧、填埋)四个环节。在分类环节,各大城市出台相关条例,就是把分类环节固定在了居民家里,但由于城市居民个人素质的参差不齐,加之垃圾混投习惯的根深蒂固,需要社会和政府进行长期的引导和培养,才能形成“自觉、自动”的生活习惯。
在投放环节,大部分城市居民更多时候还是直接面对小区垃圾桶,形成“居民—垃圾桶—拾荒者—废品站”的链条,尽管不少城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投放,虽然垃圾分类日渐细化,但是仍未实现全面覆盖。
在运输环节,不少城市居民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分好类的垃圾,却被垃圾运输车“一锅烩”,是对自己垃圾分类信念最大的打击。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运输,不仅事关垃圾回收的效率,也事关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政策信心。
在处理和再生环节,开发建设人工智能垃圾焚烧炉,减少人工干预的次数,提高垃圾处理设备的效率是产业发展方向,提升垃圾再生利用率更是行业发展的重点。
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指出:推行垃圾分类,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、形成长效机制、推动习惯养成。要加强引导、因地制宜、持续推进,把工作做细做实,持之以恒抓下去。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,只有建立长效常态机制,才能打赢垃圾分类的持久战。